持续一个多的高温天气,终于在台风过后开始趋于缓和;来北京这么多年,头一次觉得度过了特别闷热的暑假;年月会重复着,但是总有新的体验等着;
新的角色
其实对于父亲这个角色而言。于我现在的心里还是很远,因为可能 90 后计划生育的独特的环境,外加后来生活条件的整体改善,90后的成熟似乎都偏晚点。之前就有新闻说,很多年轻人至今会给自己买玩具。可能很多人成年人还是大孩子的状态;所以,我也是似乎处于懵懵懂懂就开始成为了父亲。
当然,我所理解的父亲,包含着本有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不可推卸的,如同你将他引导人间,你就有责任去关注未来的成长。这可能是非常浅层次的理解。如同,你所经历的人生,和这一辈人简直天差地别;而且你所脑海里构建的信息也与上一辈责任完全不一样。如同,我们现在或多或少受到部分西式观点的影响。更加尊重他作为独立人个体的存在价值和含义,不因为所谓血缘或者道德去绑定他的所作所为。
当然,孩子还不到一岁,和他要迈向未来熟数年的人生相比,简直沧海一粟;我和孩子妈经常说,肯定不会鸡娃,也没有那么多心思去鸡娃。完全随着他的个性;但是看看80后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难道也曾一开始就想鸡娃。内卷的社会,必然慢慢内卷到孩子。
然而似乎有些变数,因为孩子真的少了很多。所以他们是幸运的,也相信20-30年后这一批人,可以真的去
Follow your heart. Not follow your boss.
于自己的挑战更多的是沟通和教育;自己也很担心,如何去正向激励,避免消极的言语。所以自己可能从下也更倾向于英语的指引,去让他感受这种激励的文化。当然查漏补缺最重要推荐两本自己认为非常有利于去理解家庭氛围和孩子引导的书籍
- 《有毒的父母》
- 《正面管教》
所以做父亲也是一门不断学习的课程。
新的工作
大家听到这个消息还是蛮震惊的。毕竟对于家里人而言,为什么又换工作了?当然对于之前的同事而言,也是现在还换工作?
去年和今年,普遍大家都对互联网工作预期都很低。 当然自己一方面是觉得现有工作所面临的政策风险和市场环境,另一方面10月份会后,对未来国内政策和经济悲观。当然自己也并没有太大预期,不是很清楚外企面试 Coding 能力和口语水平。
总的来说流程确实很慢,前前后后差不多快两个月,其中有两轮英文的面试。由于我们部门 VP 是华人,所以相对少了一轮英文面试;于我自己而言,第一次英文面试,主要还是熟悉自己的简历,确保把项目都说清楚,毕竟Coding 是大头,前面侃侃而谈就好。后面的英文面是同组的同事,墨西哥裔,会讲的很慢,然后更多会聊一些技术相关的话题。其实程序员平时很多都是英文文档,所以技术性问题,反而比聊生活等话题跟容易听懂和回答。
在这里工作,主要面临了一些变化:
英文的办公环境
面试你只需要准备那么几十分钟的时间,而现在,是全英文的环境。这意味着,你聊天是英文的,国内同事私聊中文没问题,但是有群里是亲一色英文,而且会议,大多都是英文会议,文档全是英文,没有中文文档,除了入职中文本手册,因此你不得不去多查阅下单词,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这里也是建议不要用谷歌翻译软件,强迫自己去阅读这些;
试用期这段期间会有培训,很多都是外国的同事,因此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时期。尤其前两周,好在会有 slide 所以你大致理解没什么问题。这里也需要把握机会多和同事交流,这样可以慢慢提样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
实际上也是过了一个月后,同事的培训课程,其实悄悄就发先听力提升了,总之,别个说的,你孩子去美国呆半年,回来口语水平绝对也是碾压大家的,毕竟环境的呀影响还是挺大的;
严谨的工程师文化
可能国内很多员工都是业务驱动型;就是会忙着做各种业务,比如上线可能一天都能有很多次;及时那次迭代有一些瑕疵;因此大家可能都很疲倦,忙着做需求,忽略了本身工程师追求的一些东西;就像本来五个小时的东西,你只给两个小时,你能觉得我们可以做好么?
这边节奏确实偏慢,但是慢节奏并不是意味事情较少;这里 Code Review 会很仔细,而且也有多个同事和你讨论,尤其你写的一些代码有些瑕疵或者低级别问题,就会显得特别尴尬了。但是同事大多也都很温柔,也主要是针对代码,而且会极其委婉,都会先说:
That's Great. I and there is only a little...
老美泛滥到是真的,大家都耳濡目染学会了。除了过 Code Review ,然后还有单元测试和自动化UI 测试,我印象很深刻,只是改了两行代码,花了大半天时间去完善测试。
如同上文说的,自己从小就马虎,所以你们可以想想才开始那段时间,内心的煎熬,但是总的来说这确实是自己需要不断提升的地方;
我忍记得桑德伯格说过,好的工作一定是充满挑战的。因此尽管在自己的不舒适区,但是当自己把这些问题都克服和,自己也算是成长的回报;
WLB(Work Life Banlance)
大家都说外企是 WLB; 这里也结合自己的点分享下;外企 WLB 是真的,这取决于所有人对于这个规则的认可,比如老板就会按时下班走,而且身边大多数同事都是到点就走。比如我观察到的早的有 5点就撤,可能他早上比如九点有会,所以这一切完全看个人的习惯。
而我个人也会有弹性,自己一天的计划是这样的:
- 9:00 AM 比如早上九点有会,倾向于早点到公司。
- 9: 45 会议完成,吃点零食开始刷一些网站和邮件
- 10: 10 Coding
- 12:00 午饭 & 刷点新闻
- 13:10 开始工作
- 15:30 休息一会,拿点零食
- 15:45 继续工作
- 17: 10 开始准备下班 看下邮件和PR
- 17:30 下班 骑车 吃饭 刷视频 看娃
- 19: 45 看下 Standup 个人总结发下日报
- 20:00 锻炼 or 看书
- 21:30 吃点东西,泡脚 or 洗澡
- 22: 00 刷新闻看视频准备睡觉
我觉得时间减少的另一面,是效率和专注度确定提升了。而且非常自由,至今有 WFH(居家办公政策),而且打底的 12 + 15 的年假,由于会回收,所以最近我的同事都在计划11月的日本枫叶行。
所以这边真的是,快乐且充实着。
新的感悟
立秋这一天,是 8 月 8 日。十多年前,我们都知道那个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夜晚。今天刷到,看到评论里说:
“不折腾”。小的时候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只是最近几年的总总变化,让部分人发现,不折腾原来是大智慧。
“有希望”。我觉得那十年最大感触,就是希望,社会有总总问题,但是人们能看到光,看到希望。
“凝聚力”。经历过雪灾,经历过汶川地震,那个夜晚,看着冉冉升起的红旗,和全场的国歌,我感觉是中国人近几十年凝聚力最高的时刻。
5-12 那个夜晚,自己躺在二中的草坪上,看着天空,王老师的收音机里,不停重复着:
北京时间 xxx 发生 xxxx, 国务院总理已乘专机,抵达一线指挥。
这一次台风,北京的雨很大,门头沟地区,河北地区都很严重,只是我们再也不会看到这样的时刻了。
一代人只做一代人的事; 时代总会变的,但是终究有人敌不过时间,未来只属于新一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