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详情

一年工作回顾

不知不觉有一年,今年似乎自己有很多要写的,主要是公司发展遇到了很多未知不可预测的事情。 今年绩效Review的时候,自我感觉就是很不对劲,当然这是主观的感觉,绩效Review依旧是管理层的事情,其实自己一贯以来,更加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回报。 意外 公司绩效优化 今年开始了一批绩效优化,今年员工的流动性明显加强了,自己入职后认识的一些小伙伴已经走了一部分,这个给极其稳定的团队还是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似乎佛系的态度在这里开始变得有一定被动了。自己也纠结焦虑过一段时间,然而我在今年写过一篇《裁员后计划》,更新完之后,焦虑确实消失了。焦虑其实来源于未来未发生的事情,而如果针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有个很好的计划或者目标,反而变成了一种值得期待的事情。今年由于别的原因,也想要好一点的绩效,结合更加严苛的比例,似乎变成了一件更加困难的事情。 数据法案影响 由于今年来对于数据法案的影响,我们已经看到了部分撤退的外企,尤其近期 Comcast 中国团队的关闭,让大家也有些许担忧。这件事情其实也是一个属于我们这一层无法预知结果的事情,当然我们面临的有一种结果就是部分员工关闭回家,部分员工transfer海外。所以这个影响会联系到今年的绩效。 结果 当然自己对于结果是能够接受和预期的。自己是一个心态可以快速调整,胜负心又极强的人。我在很早的时候写过《下等马理论》 分享如何缓解工作的焦虑。但是今年自己希望拿出自信来挑战更高的目标。 改善 过去一年,自己在工作中主要有些许方面做得不好, 事情优先级并没有把握很好,没能处理好绩效高优先级的事情,我们还是应该相信数据的说服力远比任何文字 没能追求极致,自己在参与的事情, 详情 »

查看详情

Tubi 工作的前前后后之续签了

在年底圣诞节前,收到了公司续约要约。看看之前写这篇文章《来 Tubi 工作的前前后后》的时候,已然快两年了,其实这两年发生了很多事情,自己也迎来角色改变,当然随着工作的深入,对公司的了解也越来越深了。 2年的羁绊 今年我有一个非常小,但是意义非凡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在这家公司超过2年。因为,我在入职前回顾自己的履历,有两家公司都是离开发生在满两年前的几个月,可能2年,真的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时间。总感觉,随着公司深入的了解,个人总会有奇奇怪怪的想法,然而今年完全没有这些想法,完完全全,当做一个目标去实现。目前 Tubi 成为我工作时长最长的公司了,2年是真的很快,总感觉入职在昨天。 能力提升总是发生在一个瞬间 其实很多人来到英文的工作文化环境,不适用是自然的。在这里起步的时候,确实有很多非常困难的地方,交流,文档,Code Review,基建差别等等,要适应的东西真的非常多。我觉得自己有个特别的感觉,自己感觉突然开悟,或者 Got 到了一瞬间,比如: 我有天刷开B站的关于Bloomberg的访谈节目,含有英文字幕和中文的,我突然发现其实自己居然可以快速跟着采访嘉宾的回答并且Got你们绝大多数的词。我一直觉得自己并没有特别强烈的追求,英语需要再短时间达到什么水平,而且平常开会的时候,自己也没有刻意要注意听懂每个词。 详情 »

查看详情

远程工作资源索引

从22年开始国内整体就业资源较为紧张,裁员和降薪比比皆是。如果22年自己还没觉得很明显,但是最近一年,这些事情实实在在发生了在自己身边的朋友身上,有的甚至一年内被裁过两次,而且国内目前整体就业竞争非常激烈,比如年龄,薪资,加班接受程度,都成为企业的一些常规因素。因此很多朋友开始去寻找一些海外的工作机会。 英文简历 和 Linkedin 寻找任何工作机会都需要简历,尤其海外,英文简历是必须,如果你不知道咋写,你完全可以去 www.canva.com novoresume.com 寻找一个合适的模板,改一改。 最重要的,你需要去注册一个 linkedin,完善信息。毕竟很多企业用这个更加方便。 英语学习,口语和听力 如果你决心前往海外工作,你可以挑战更高级别的,去报一个班学习提升。如果你还是仅仅寻找一份远程工作,对口语要求不太高的话,我觉得你也可以完全就跟着 Bilibili 一些视频学习。语言学习重要的还是来源熟练,如果你每天投入时间,去记单词,练习,提升是一定有的。这里主要是有两方面需要注意: 口语 听力 这里推荐自己收藏的一些 B 站宝藏视频 口语不好,如何应对外企英语面试? 工作面试: 详情 »

查看详情

Tubi 招聘资深前端开发工程师

已经没了 HC,暂时没有新开 HC。 这个职位已经挂出去很久了,写点自己感受到一些不能够体现在 JD 上的: 竞争很激烈,大厂背景和学校背景不能确保你 100% 走出前三轮 要求职级类似于字节 2-2+ 或者阿里 P7+(个人感觉,不确定,国外和国内有些区别) 一定要写代码,前几轮都是代码题目,并非那种 leetcode 算法题目,如果你一直深入一线编码问题不大 英语沟通很重要,不要只想着做题 JD 如下: 职位概述: 在 Tubi,我们为数千万用户在数百种设备上带来顶级用户体验,涵盖 Xbox 和 PlayStation 等游戏主机、智能电视、有线电视机顶盒及机顶盒等多种平台。我们的前端团队主导多个平台的开发,包括网站及各类 OTT 设备,现诚邀经验丰富、勇于接受挑战的高级软件工程师加盟。这是一个高影响力岗位,您的工作将直接影响公司收益与用户增长,成果清晰可见。 岗位职责: 编写高性能渲染代码,能在低配置设备上运行,内存占用尽可能小 领导跨平台(如 Web、 详情 »

查看详情

居家办公初体验第二章

去年写了一篇 《居家办公初体验》(https://www.jackpu.com/ju-jia-ban-gong-chu-ti-yan/),上周我又又又又又又回老家了。 这次接着端午,实际在家只工作四天。我是请的6月7日的 PTO,然后坐火车去西安,然后再西安呆了两天,然后回家。 这次回去,最大的感觉是,网络好了,干什么都快。家里用的广电的网络,速度还是非常快的。之前还计划是不是要买一个移动WIFI: 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790040111452&ali_refid=a3_430582_1006:1684694536:H:XXVgXnEcgh05W1Px0z6N7Q==:e0d8163c52f58590e3b6f2b425ff7dd9&ali_trackid=282_e0d8163c52f58590e3b6f2b425ff7dd9&spm=a21n57.1.item.5&sku_properties=211022001:25460666 详情 »

查看详情

AB 实验结果分析的多重性

在公司工作,普遍采用了AB实验去验证某个 Feature 的效果,但是客户端或者前端工作而言,我们在做实验分析的时候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去年自己遇到一个 Case 便是如此。这里不太会透露很多业务的细则。 比如自己再做的的一个实验 A, 它在前端整体跑下来的结果是 显著 positive 的。比如它从设计的出发,会带来某个指标的增长。从假设出发,到最后的结果,我们发现符合预期的。因此我们计划将它应用到全量用户。 总的来说这里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们都知道前端其实面临非常多设备型号, 有可能存在某种型号在这个 feature 上的失效,带来负面的影响。虽然我们看到了总体的增长,但是部分用户我们其实并没有看到预期增长,这个是我们工作需要去重视的。 因此后来我们也提议,在做实验结果 Review 的时候,可以 Review Top5 的机型指标增长情况。 很多人提出为什么不再测试阶段去针对多个机型的测试呢? 这里引入另外一个自己的 Case。前端工作的多重性,会让我们的工作总会有所疏漏。 自己在做的某个实验 B,它的假设是可以降低某种错误。然后我们开始进行多个平台的实验,发现普遍都取得了一些效果,然后我们准备去进行全量铺开。然后全量铺开的过程,发现它带来了某一项别的指标的异常上升。然后我们 Review 发现,它在某种机型某种条件下才会失效。 详情 »

查看详情

如何做好 WLB

WLB 是目前非常热门的话题。尤其很多长期负荷的程序员,非常渴望心目中的 WLB。WLB 的公司也成为很多追求。 但是进入一个 955 的公司,只能算第一步,这里面会有很多关于个人工作习惯和工作认知的改变。 很多人加班都会有一个问句: 下班时间到了,我什么不下班? 内向PS:Leader 没走我怎么敢走?同事都还在呢?我走是不是太另类了? 所以其实第一个问题便是 你加班是为了什么? 我觉得即使你进入了一家 WLB 的公司,自己对于加班认知还是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个人觉得比如你刚入公司,想通过加班赶上大家进度,想通过加班多学习,我觉得都可以,毕竟你这部分付出的时间是有益处的。所以你在 WLB 的公司,无论如何都得想下为什么加班。 第二个问题便是: 如果有人下班给我发消息,我回还是不回? 不过,我们不妨换位思考,如果你下班了工作遇到了问题,你会发消息给同事么? 我们应该去理解工作的优先级。我最近看到最为深刻的一句话就是: 下班后天大的消息,也死不了人。 所以我们的工作,如果没有特别重要,都还是建议在工作时间交流。 那么下班后是不是应该回复别人,我觉得处于礼貌,应该回复,但是不回复是完全可以的。 我们给别人发消息,尤其过了工作时间都会标记一些重要性,是否期待对方的话, 详情 »

查看详情

纪念一次难忘的黑客马拉松

印象特别深,自己再看美剧《硅谷-第一季》的时候,故事的结束是主人公参赛了TechCunch 的比赛,从而拿下了最终的奖金。自己当时觉得这种黑客性质的比赛项目,真的非常有趣。也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参加类似的比赛。 Tubi 至今保留着这项赛事。因为它与程序员或者其他角色而言是一次释放自己 Idea 的机会,我们虽然给了两天的时间全情投入到比赛,但是至于谁提前或者周末加班加点都是无所谓的。这里主张一个自由的时间度,让你充分去展示你的 idea。 由于公司限制,自己不能在博客里说具体有哪些项目,但是如同主持人的总结,这真的是 TA 至今为止经历过最棒的比赛。我们有非常多的人参与到比赛,话题和内容非常多。因为今年是疫情恢复后的第一次线下+线上,有很多同事也能去现场演示。非常不错的会场,而且大家都受限于时间限制 5min+1min 的形式。5分钟用于Slides 和 Live Demo, 还有一分钟用于 QA。和自己看到美剧类似,非常刺激。 自己非常这种比赛的原因还是在于自己可以将平时工作中攒下来的 idea 无忧无虑的实现出来。而且你无需担心什么代码质量,也无需担心最终效果是否满意,你只需要实现你的想法。 分享一些小的彩蛋: 自己在 Slides 最后放了 AI 生成的龙, 详情 »

查看详情

工作效率提升小结

自己今年给自己的目标就是提升工作效率。之前在国内公司,大多都是卷为主,也就是主要付出时间,比如自己从几点到几点,早10点晚9点,觉得自己工作够了。然而在外企,普遍没有这种加班风格后,效率就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自己对比美国同事发现,别人在有限时间里的产出确实非常高。 提升工作效率,至于如何量化,可以参考《番茄工作法图解》。看自己今天的主要事情 TODO 数量和完成了几个番茄时钟,以及自己中断次数。 自己今年切换了每日 Todo 的 APP Habitica,非常不错的软件,我在电脑和 iPad 上都有安装。可以设立每天,每周的目标,而且有非常不错的激励系统。 自己早上开始工作前,会看下 Habitica, 然后开始设立今天的待办事项,比如需要完成什么样的 PR, 需要参与什么样的讨论等等。 然后自己买了一个时间沙漏,40min 那种,然后完成会有 10 min 休息。这十分钟可以看看手机,看看聊天内容,看看新闻等。。。 每天下班后,在 Review 下 Habitica 看看自己哪些没完成,哪些需要改进。 详情 »

查看详情

下等马理论

最近自己再工作悟道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去帮助大家降低工作的压力和忧虑。 我们知道 田忌赛马的典故: 齐国使者到魏国都城大梁来,孙膑以一个受过刑的罪犯的身份暗中会见了齐使,用言辞打动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觉得孙膑的才能奇异,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到齐国。齐国的将军田忌欣赏孙膑而以客礼待之。田忌多次与齐国的诸公子赛马,下很大的赌注。孙子注意到他们的马奔跑能力不相上下,并且分上、中、下三等。因此孙子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注,臣下必能使您获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诸公子用千金来赌胜,到了临比赛时,孙子说:请用您的下等乘马对付他们的上等乘马,请用您的上等乘马对付他们的中等乘马,请用您的中等乘马对付他们的下等乘马。三等乘马全部比赛完毕,结果田忌一场不胜而两场胜,终于得到王的千金之赏。所以田忌把孙子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因而任他为军师。 这个故事里面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有三等马。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下等马是这里面是非常重要一环: 下等马可以衬托上等马的优秀 下等马关键时刻是可以可以和别家的上等马进行消耗 下等马不太会主动越级不造成他人的竞争干扰 所以下等马不够优秀,但是广受欢迎。 如果我们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可以尝试将自己当做下等马。这样你就不会: 这个实现有个小bug 被发现了(下等马:嗯,这说明我们的测试很优秀) 有人在我的 PR 提出质疑了(下等马:嗯,上等马不愧是上等马,果真很厉害) 详情 »